其纬度范围是35°~55°,亚欧国内东岸,主要在国内华北和东北、朝鲜半岛大多数与俄罗斯的远东区域。温带季风主如果由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充气压力随季节交替变化而形成的。
冬天,陆地强烈冷却降温而形成高压,海洋冷却降温缓慢则形成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即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天风。夏天,陆地强烈增温而形成低压,海洋增温缓慢则形成高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天风。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冬天寒冷少雨,夏天暖热多雨。冬天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国内冷高压的影响下,风靡冬天风,以偏西偏北风为主,风力强劲,天气晴寒,雨雪稀有。最冷月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南部在0℃以下,北部可达-20℃,平均纬度递减率为2℃/纬距。
夏天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风靡夏天风,以偏东偏南风为主,风力较小;潮湿多雨,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南部可达26℃以上,往北有所减少,也高于20℃,平均纬度递减率仅为0.4℃/纬距。
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1、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纬度25~35的亚热带国内东海岸,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国内气团交替控制和相互角逐的地带。主要分布在国内东部秦岭淮河以南区域、热带季风气候以北区域、日本以南区域和朝鲜半岛以南区域。
2、冬天受高纬度内陆偏北风影响,极地国内气团风靡,寒冷干燥。夏天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风靡东南风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多为5001000毫米,其中约三分之二集中在夏天(夏天炎热多雨,冬天寒冷干燥)。一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伴随纬度的增加,冬、夏天的温度振幅相应增加,而降水量渐渐降低。
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些气候种类。前者分布于北纬10度至25度的亚欧国内东半部的东南亚和南亚,是由于这两个区域背靠世界最大的国内-亚欧国内,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之间在冬夏天的热力性质差异非常大。
冬天,亚欧国内在蒙古-西伯利亚形成高压,东北风从陆地吹向两大洋;夏天,除遭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以外,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将来,向右偏转形成的西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季风气候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这种热力性质差异的大小是由陆地东西方向的宽度决定的:宽度越大,热力性质差异越大,越容易形成季风气候;反之,形成季风气候的几率就越小。
在南纬10度至25度的东部具备如下特征:东西的宽度不是非常大;地形较高:非洲是东非高原,南美洲是巴西高原,澳大利亚是大分界线,该特征致使海陆间的热力差异不大,所以在南半球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